——张家界市桑植社区学院“家长俱乐部”工作案例
一、项目背景
教育,小到影响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影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一代人的教育和培养,需要从小抓起。因而,面向少年儿童的教育,是国家整个教育体系的根基。但长期以来,我们一谈教育,更多关注的只是学校教育,强调学校教育对培养孩子的作用,家庭教育往往被忽视,如何创设良好、健康的家庭教育环境则更是少有问津。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层面爆发一系列负面问题,如医生救人放不开手脚,怕医闹;老师教学生,有些也不敢全情投入,怕家长;老人摔倒不敢扶,怕赖上,物质条件越来越好,问题却越来越多,同时家长和孩子还面临隔代教育、工学矛盾。在这样一系列的因素影响下,一群志同道合者团结在了一起,在文玉平等同志的组织下,创办了家长学习成长的公益社会组织——桑植县家长俱乐部。
二、主要做法
(一)打造精品课程,聚焦家庭教育。
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始于家庭,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和基点,对于一个人品德形成、道德养成、价值观的培育和幸福人生的奠基,具有独特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家长俱乐部的核心团队根据这种情况,明确以家庭教育为痛点,吸引家长们进入家长俱乐部学习和交流,积极为家长们提供家庭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赢得家长们的一片赞誉和掌声。俱乐部课程包括科学养育、原生家庭、沟通成长、情绪觉察、高效学习等五个主题。目前完善了关于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性安全教育、政策宣讲、禁毒知识宣讲、乡村振兴探索、交通知识宣讲等10余种系列课程总量约250个。并常态化开展沟通交流、调研等活动,根据社会热点、家长关切的话题,及时调整课程方向,充实课程内容,让家庭教育真正落地落实落细。
图一:进社区,开展交流调研活动
(二)创建优质团队,提升服务能力。
最大限度地挖掘教育资源,打造优质讲师团队,如邀请本地的教育名家名师、教育机构的优秀教师、专业心理咨询师等来给家长上课。俱乐部的优秀家长学员也逐步成长起来,互相交流分享实践经验。俱乐部已有核心成员55名,其中心理咨询师30名,体验师20名,公益讲师36名,九年多以来,坚持每周五晚上19:00-21:00开展家庭教育沙龙讲座活动,目前已举办291期,参与学习家长达17000余人次,并创建网络平台,拥有专属QQ群、微信群以及微信公众号,每天在群里互相分享家长俱乐部晨语,内容关于学习成长的经验体会约3000余篇共计250万字以上。
图二:主题讲座《用终局思维迎接2023》
(三)育儿心得分享,促进个人成长。
家庭教育的本质其实是家长的自我成长。俱乐部成立后,一批又一批的家长坚持参加每周五晚上的沙龙讲座活动,坚持写每日晨语分享自已的感悟和心得,还有近百名家长走上了家长俱乐部的沙龙讲台。通过时间的积累与沉淀,参与活动的家长们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行动更加积极,情绪更加稳定,孩子教育更有方法,生活与工作更具幸福感,大家在这种交互的正能量循环中自我学习、自我反省、自我践行、自我成长。
图三:家长教育心得分享
(四)复制成熟模式,以点带面推广。
家长俱乐部发挥着校外教育职能作用,探索出了更具普惠性、系统性、多维度的家庭教育课程内容,并已经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模式,走向乡村和校园。俱乐部的核心成员实行分组对接一批试点社区,已经推进了凉水口镇李家庄村、空壳树乡陈家坪村和四个学校八个班的拓展。下一步将在每个乡镇都培育一个试点村,由试点村带动全县两百多个村社区,全面推广和开展家长俱乐部公益讲座活动,暖心护航青少年的阳光成长,提升青少年及其家长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成就感。
图四:家长俱乐部讲座进乡村
三、难点突破
(一)革新传统思维
严峻的社会现象如缺少陪伴、叛逆、溺爱、大包大揽、网瘾、青春期等问题,这些都是家庭教育中常见的现象,同时分数至上的教育理念根深蒂固,忽视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家庭教育成了空谈。如果父母本身没有与时俱进革新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孩子成长很大程度上会误入“歧途”。家长俱乐部每天的晨间学习、心得分享以及每个周五晚上一次的线下沙龙讲座,给家长们带来了思想变革的源泉,更加深层次地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还辅助解决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如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教育方法、教育思想甚至社会关系,从而营造出和谐幸福的家庭、社会氛围。
(二)关爱留守儿童
父母为了生计奔波在外,与子女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据统计,80%的留守儿童隔代抚养,年龄大、文化素质偏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的学习,对其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家校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易出现厌学、逃学、辍学的现象。家长俱乐部定期组织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助力健康成长”送课下乡活动。针对其生活过程中存在的情感缺失、安全意识淡薄、网络成瘾和手机依赖等一系列心理问题,通过生动的案例讲解和互动交流,讲述克服这些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让孩子们了解了父母外出创业就业的不易,疏通了他们的困惑和障碍,让他们学会采用积极的方式进行自我调节,化解不良情绪,以乐观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
图五:关注留守儿童,开展隔代教育讲座
图六:关注留守儿童,开展家庭教育讲座
(三)线上线下结合
线下社区家庭教育沙龙开展得如火如荼,成效显著,诸多家庭获益,但是也有许多家长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参与。我们探索通过网络平台,有针对性地开展家庭教育培训,为家长提供一条网络学习、持续学习的顺畅通道。建立微信群和QQ群,开展线上课堂学习。课程内容涉及亲子关系、教育理念、生命与健康等,如《从育儿个案中看亲子关系》《如何激发孩子学习动力》《让孩子在传统文化的沃土上成长》《如何给孩子进行性教育》《婆媳本是一家人》,线上线下结合推广,满足不同家长的需求。
(四)建设好人社区
一个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精神的支撑;每一位市民的成长,离不开思想的引领。除了迭代俱乐部的功能与运行以外,我们还一直探索好人社区建设的必要性和持续性,我们积极探索不需要政府投入,靠好人,靠好人的使命感、价值感把一个组织运转起来。九年多的运转证明,只要找到乐于奉献的人,可以运转得更加健康高效。现在有开餐馆的家长免费为外地来的讲师提供就餐,有多家机构愿意免费为俱乐部提供讲课场地和设备。这些好人来自社区基层,来自我们身边,才最具有引导人们行为方向的精神力量。
四、成效贡献
(一)提升了家庭关系的幸福感
家庭关系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家庭关系使每一位家庭成员都能感受到安全与爱,家庭成员也更容易一起来解决问题和矛盾。家长俱乐部以“个人成长,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为目标,以人人都感兴趣的子女教育为切入点。自2014年4月份开始到目前为止,家长俱乐部坚持每周五晚免费举办一次沙龙讲座,内容主要以亲子教育、婚姻家庭为主,吸引了前来听课的众多家长,逐步唤醒家长自身成长的觉察意识,最终营造出了和谐健康、温馨友爱、相互帮助的家庭氛围。
(二)搭建了学校教育的连心桥
随着家长俱乐部近十年的发展与沉淀,团队打造及专业课程已十分完善与成熟。积极探索家校合作、校企合作模式,多次到桑植一中、贺龙中学等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等工作,指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立、团队建设,每年受益学生近2800人。讲师团队受妇联委托走进全县各乡村进行家庭教育讲课。同时还组织开设国学班,引导学习和领悟国学精粹,为人生铺垫正确的道德基础。
(三)扩大了家庭教育的影响力
俱乐部通过家庭教育讲座、游戏互动、每日晨语等寓教于乐的公益活动,逐步推进了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的多层次方式,引导广大家庭做智慧父母、建幸福家庭,形成人人知晓家庭教育、重视家庭教育、参与家庭教育的良好氛围。2018年,桑植县家长俱乐部被中国成人教育协会评为“终身教育学习品牌项目”、湖南省教育厅评为“湖南省终身学习品牌项目”、桑植县妇联授予“最美爱心组织”称号、凉水口镇李家庄村赠予“爱心公益组织”称号。
图七:俱乐部所获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