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打造红色学府
来源:张家界开放大学
编辑:系统管理员


——张家界市桑植县社区学院红色教育培训工作案例


一、项目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重温这部伟大历史能够受到党的初心使命、性质宗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育,必须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桑植县是贺龙元帅的故乡,是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是湘鄂边、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地和策源地,是红色经典民歌《马桑树儿搭灯台》和《门口挂盏灯》的诞生地,被评为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桑植起义是湖南四大起义之一。

(图一: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桑植县)

穿越百年时空,历经百年奋斗,桑植县红色文化在历史的天空中愈发耀眼,在世事的变迁中更加笃定,给予了桑植人民巨大的理论力量、思想力量、道德力量及实践力量。如何在“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中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是摆在桑植县社区学院面前的重大实践课题。

二、主要做法

(一)串珠成链,整合实践基地,让红色资源焕发新生、绽放光彩。

桑植县是国家首批公布的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拥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革命文物125处,其中近现代重要革命史迹及代表性建筑47处,纪念建筑、烈士墓类23处,名人故居、旧居55处,包括贺龙元帅故居、桑植起义旧址、芭茅溪盐税局旧址、廖汉生故居、龙潭坪六县联合政府旧址、陈家河大捷纪念地、罗峪整编旧址、红军医院等。桑植县社区学院创新专题讲授、现场教学、音视频教学、红歌教学等教学方式,形成六条成熟的精品红色旅游线路,串联贺龙纪念馆、贺龙故居和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等16个现场教学基地。

(图二:现场教学基地——贺龙纪念馆)

芭茅溪盐税局中“两把菜刀闹革命,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雄胆气,云头山战斗中“要当红军不怕杀,一步一尊英雄躯”的慷慨壮歌,庄耳坪战斗中“为了下一代能吃上大米饭,冲啊”的拳拳初心,红、二六军团长征出发地中“门口挂盏灯,照亮长征路”的鱼水情深,每一个教学基地都成了一盏灯、一束光,照亮着历史前进的道路,新时代桑植儿女的奋斗之志则在言说先辈故事、铭记先辈精神时被燃亮。

(图三:在贺龙纪念馆进行红色教育培训剪影)

(二)点石成金,打磨精品课程,让红色文化铭记一生、影响一生。

桑植,是红色的,是一面鲜血染成的旗,战争年代,先后有5万多人参加红军、游击队、赤卫队,载入革命烈士名录的就有5000多人,桑植儿女用鲜血、汗水、泪水在中国革命史上书写了辉煌的篇章,奋斗足迹遍布桑植大地,革命遗存珠洒山水之间。在桑植,无论是去考察、调研还是学习,人们都在谈红色故事,但大多数口口相传的红色故事仅能够震撼一瞬间、激动一阵子。桑植社区学院是隶属于桑植县委党校的二级机构,紧紧依
托县委党校师资平台,加大对本土红色故事的持续挖掘整理,开设菜单式课程,打造了一批能够铭记一辈子、影响一辈子的精品红色

教育课程。


(图四:桑植县社区学院红色教育培训课程菜单)

其中《红二方面军对长征的历史贡献及其当代价值》《贺龙精神》《桑植起义》等专题教学10堂;《永恒的守望》《回家》《两把菜刀闹革命》等现场教学10堂;《重走“红军路”》等体验教学2堂;《一家八口齐长征》访谈教学1堂;《桑植起义》音视频教学1堂,《红二、六军团会师》拓展教学1堂。其中《永恒的守望》被评为全省党性教育精品课程。


(图五:全省党性教育精品课程——《永恒的守望》)


此外,以《马桑树儿搭灯台》《门口挂盏灯》为代表的讲述桑植人民积极参加革命的桑植民歌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唱红色桑植民歌成为桑植社区学院进行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生动形式。

(三)借船出海,对外交流合作,让红色培训更有深度、更有广度。

一是“点”上强载体,把短板打造成长板。争取项目资金400余万元,进行学员宿舍、食堂、报告厅改造,新建了篮球场、羽毛球场等文体设施和职工之家,改造了大礼堂、学员宿舍的老旧电路,提升了办学基础设施水平。计划投资3.8亿元建设桑植县红色文化体验中心、红色文旅户外拓展基地,项目位于桑植县刘家坪白族乡,占地面积约128亩,建筑面积46248平方米,届时桑植社区学院在基地办公,完善基础设施,扩大办学规模,确保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图六:桑植县社区学院全景图)

二是“线”上抓延伸,从单个升级为集群。桑植社区学院深化办学改革,埋头苦练内功,加快资源整合,找出新思路、提出新举措、实现新跨越,广泛开展全县性的红色教育活动,如“桑植县革命传统教育座谈会”“桑植县红色故事大赛”,深入中小学校开展“讲红色故事,做闪光学生”等革命教育活动。同时,按照“共建组织、共享服务、共商事务、共创品牌”原则,与映山红酒店、桑植民歌寨等红色教育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组建红色教育培训产业链党建联盟,深度融合红培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是“面”上重拓展,变特色为品牌。深入实施社区教育,促进桑植革命传统文化与教育互动、与科技联姻、与创意嫁接、与旅游相融,让桑植红色文化更有高度、更有深度、更有广度、更有温度,是桑植县社区学院和广大干部群众共同的责任。同时,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及时与发改、财政、税务等部门衔接,完成税务登记办理、收费依据和凭证等相关后勤保障工作,成功蹚出了一条红色培训与合作之路。自开展红色教育培训以来,仅6个月就接待了常德石门县、澧县、鼎城区、武陵区,衡阳常宁市,娄底涟源市,贵州省黄平县等10期培训班,培训学员804人。


三、成效贡献

(一)通过红色教育培训,“红色当头、五彩缤纷”的思路更加坚定,发扬传统、传承基因的自觉性不断增强。桑植社区学院的红色教育培训内容,既有面对落后的自然条件,“地是刮金板,山是万宝山,树是摇钱树,人是活神仙”的豁达;又有面对复杂的革命斗争,“要吃辣椒不怕辣,要当红军不怕杀”的洒脱;更有面对未知的长征征途,“有情妹妹等着我,不打胜仗不回乡”的乐观。这些蕴含在桑植民歌中的润物细无声的红色教育,迸发着不畏艰难困苦的乐观主义精神,引领着红色土地上的儿女们从容应对,从一个胜利走向一个又一个胜利。面对新时代新征程,全县出台了《关于加快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实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桑植段)和洪家关旅游区提质项目,发布精品红色旅游路线9条,与湖南师范大学共建红色数字课堂,深入挖掘“做个好党员十条标准”时代内涵,打磨出了一批优质红色研学产品,全年旅游收入可达27亿元,同比2019年增长35.9%,开启了红色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的篇章。

(二)通过红色教育培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干劲更加增强,为民服务、促进发展的精气神不断提振。桑植社区学院的红色教育培训地点,从“两把菜刀闹革命”到“南昌起义第一枪”再到创建红二方面军,从桑植起义发生地到三大革命根据地再到长征出发地,通过一处处旧址讲述坚如磐石的信仰信念,透过一件件文物彰显历久弥新的初心使命。这些深藏在桑植革命文物中的坚实足迹,闪耀着“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毅精神,引领着红色土地上的儿女们成功应对好了每一场重大风险挑战, 一次又一次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奇迹。2022年,桑植县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1.7亿元,同比增长5.0%,位列全市第一;完成地方收入3.96亿元,同比增长1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37亿元,同比增长1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99亿元,同比增长3.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5%,全县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三)通过红色教育培训,对常态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理解更加深刻,坚守初心、勇担使命的机制不断完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认真总结党史学习教育的成功经验,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经过多年的扎实工作与不懈努力,桑植县社区学院把握总要求、抓实总任务,坚持高标准、体现好作风,红色教育培训工作成效显著。2019年以来,桑植社区学院举办各类培训班65期,培训学员12000多人次,其中举办外地红色教育培训班25期,培训学员3500多人次,得到了来自韶山干部学院、洪湖市委党校、新邵县委党校的参训师生的高度评价和肯定。接下来,桑植县社区学院紧抓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革命老区重点城市与发达地区部分城市对口合作工作机制的重大机遇,围绕南京市与张家界市对口合作结对以及江宁区、溧水区结对支持桑植县的利好政策,不断加大弘扬传承红色文化、加强革命文物保护等方面的创新合作,推动社区教育红色品牌更高水平发展。

(图七:桑植县社区学院对外红色教育培训)


阅读次数:754
发布日期:2023-05-0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