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市社区大学实践教学基地工作案例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并提出了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新要求。乡村振兴是乡村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方面的发展水平综合性的提升,是乡村内涵的全面振兴,是乡村发展的高质量振兴。
一、项目背景
2019年末新冠疫情在武汉暴发,涉疫严重地区更是停工停产,受疫情影响,旅游行业停滞,合作社创始人袁国宏由此当起了志愿者。走访过程中,他受到了留守老人用自家制作的各种农副产品招待,葛根粉,红薯条,土蜂蜜等等。品尝后觉得口味非常好,但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山区居民点比较分散,居住点高低落差大,仅限于每月的赶场交易,于是他便帮老人在朋友圈卖货,没想到非常畅销。“能为家乡做点事,能帮到大家,这种感觉真好。”看着原生态的农产品备受城里人的喜爱与青睐,他想帮助乡亲们把更多的原生态农产品运出去、卖出去,实现应有的价值,增加村民的劳动收入。因此,致力于开发家乡特色农产品的“小背篓”——张家界小背篓原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
(图一:张家界小背篓原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基地一角)
二、主要做法
(一)整合资源,开展技能培训。
合作社在发展初期面临着农村没有劳动力,只有留守老人的尴尬困境。合作社通过先吸纳留守老人就业,再以留守老人的家庭成员为单位孵化他们成立自己的家庭农场,以家庭农场正式加入合作社。合作社为家庭农场提供种苗、有机肥、机耕作业、技术指导、电商销售等一条龙服务。通过合作社+农户+家庭农场+其他合作社等方式,开发了100余亩红薯生态种植,50余亩有机稻种植,签约了30余户生猪养殖合作农户。定期邀请当地农业专家结合当地生产条件对农作物品种选择、播种方式、栽培规格(密度)、科学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环节给予讲解和指导,累计10余次。
合作社引进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6s过程管理,邀请中国莓茶行业标准制订首席专家张友胜博士、湖南农大食品加工王远亮教授、全国著名休闲农旅专家谈再红教授等担任合作社策划和技术指导。
(图二: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谈再红来合作社指导工作)
(图三:中国莓茶行业标准制订首席专家张友胜来合作社指导工作)
(二)成立加工中心,增值农商产品。
合作社大力发展种养殖业,建立农产品加工中心。通过把控原材料原生态种养、挖掘民间传统配方进行秘制、结合现代机械化生产,帮助乡亲们把种植和收购来的各种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开发出了红薯干、红薯糍粑、红薯罐头、红薯藤泡菜、腊肉、香肠等系列产品,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在张家界市武陵源区首届十大名菜名厨名店名小吃评选活动中,小背篓开发出的产品红薯干和红薯糍粑双双荣获“十大名小吃”,并得到了湘菜大师许菊云的青睐和肯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2021年小背篓年销售额50万元,2022年突破100万。居民家庭年增收三千到一万余元,极大地提高了居民经济生活水平。
(图四:居民喜获丰收)
(三)开发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张家界是旅游都市,合作社因地制宜,针对城市市民追求健康和养生的需求,与合作社种植基地合作。线上策划“我在武陵源有一亩三分田”开展订单农业。线下通过策划小背篓乡村体验游+武陵源核心景区游,提供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并为自驾游客人量身打造了后备箱土特产计划,让客人尽兴来游,满载而归。长期开展“背上小背篓,重走红军路”活动,文化寻根,挖掘张家界精神,组织党员、干部、游客亲吻大山、梦回童年、忆苦思甜,不忘初心,铭记历史。
(图五:合作社乡村体验游+武陵源核心景区游)
(四)加强文化传播,提升居民素养
定期开办公益国学大讲堂,组织群众学习论语、弟子规、毛泽东思想、中国梦等经典,并把国学经典应用到企业。与宣传部、街道商会公益开办《张家界企业家智慧与领导力》培训班。与文风社区合作开展《构建和谐社会幸福人生大型公益讲座》活动,受到热烈欢迎。志愿开设艺术培训班,传承非遗技艺。把学员输送到旅游一线企业,服务张家界旅游发展。
(一)国开学习蓄能量
作为一名乡村产业致富带头人很多方面都需要创新和尝试,合作社创办人袁国宏创业热情有了,但经验方面都还是一片空白,迫切需要一种前沿的理论思想武装头脑,他苦苦探寻。2020年秋,他在当地政府举荐下被保送参加“张家界开放大学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农村行政管理专业进行学习。他热爱三农、满怀感恩之情,无论平时多忙,都如饥似渴地进行自学。每一门课都仔细进行钻研并结合实际进行思考,让学有所成、学以致用、自己致富、带动一方。
(二)社区自治聚人心
社区面貌要改变,先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了调动居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积极性,袁国宏和社区“两委”干部们以实际行动作表率,做好房前屋后的清洁工作,保护好社区生态环境,带动居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建立了文风社区志愿者微信群,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好事办实事,提升老百姓道德文明素养。带领居民晨跑、冬泳、打篮球、广场舞健身。走进武陵源区文风社区,房前屋后干净整洁,生态环境优质。现在社区自治居民自治,自觉维护社区的一花一草,保护社区的绿水青山。社区面貌大变化,大家凝心聚力,幸福感也节节提升。
(图七:村姑艺术团广场舞外出表演)
四、成效贡献
(一)产教融合育人才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开放大学转型发展需要。合作社作为张家界开放大学的实践教学基地,将充分发挥其带头引领作用,吸引更多的村、社区干部和农村致富带头人加快学历提升。立足本土特色与省开放大学14所市级分校联合开展研学实践活动。进一步推进落实学校产教融合办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资源要素互相转化、互相支撑的全新教育生态。为学校更稳、更快、更好地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张家界乡村振兴助力。
(图八:2022年被授予张家界开放大学实践教学基地)
(二)产业发展共致富合作社在政府政策的指引下,以张家界原生态的农产品为基础,张家界好山好水养出来的红薯、竹笋、家禽、野茶、土蜂蜜、各类菜干、菌菇类、腊味、肉肠等,做到小规模、多品种、高品质,夯实二三产业基础。在纵向上,打造农业的全产业链,推动产业向后端延伸,推动产品增值、产业增效。在横向上,促进农业与休闲、旅游、康养、生态、文化、养老等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因地制宜探索出了产业发展的好路子,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受到前省委书记许达哲亲切接见和称赞。
(图九:前省委书记许达哲亲切接见)
(三)美好前景有奔头
谈到合作社的下一步目标,合作社负责人信心满怀,计划到2028年以张家界为核心,在背篓文化覆盖的湘鄂川黔地区发展合作联合体基地8000亩以上。在全国开设1000家社区加盟店,年总产值1个亿,每年提供1000个就业岗位,带领乡亲们创收2000万元。通过合作社的“小背篓”把家乡绝美的山水和大山里的好东西,背向全国,背向世界。